Tuesday, July 14, 2009

歷史回顧 - <第二篇> 三國名醫知多少

外科~
華佗(145-208),字元化,沛國譙(今安徽亳縣)人。據人考證,人們稱他為「神醫」。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,名曰《青囊經》,可惜沒能流傳下來。麻醉術—酒服麻沸散的發明和體育療法「五禽之戲」的創造。

內科~
張仲景(150-219),名機,南郡涅陽(今河南南陽)人,東漢名醫,被後人稱為「醫聖」。他一生著有多種醫學著作,其中《傷寒雜病論》(古之傷寒,泛指外感及熱性傳染病)是臨床醫學的經典。

復健科~
皇甫謐(215-282),幼名靜,字士安,自號玄晏先生。安定朝那(今甘肅靈台縣朝那鎮)人。編撰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其實,除此之外,他還編撰了《歷代帝王世紀》、《高士傳》、《逸士傳》、《列女傳》、《元晏先生集》等書。他一生以著述為業。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。

營養科~
嵇康(223-262)字叔夜,譙郡(今安徽省宿州)人,三國時魏國的著名文學、哲學家,為「竹林七賢」之一。他少時孤貧,博學聰慧,深通老子、莊子恬靜寡欲,導氣養性之術,反對儒家虛偽繁瑣的禮教。他寫的《養生論》,被後世養生學者奉為經典。

神仙故事:董奉與典故“杏林春暖”
董奉字君異,是候官縣(今福州附近)人。吳先主(三國孫權)年間,有一年輕人任候官縣的縣長,那是他見到董奉時,董奉也就四十來歲,他並不知道董奉是修道之人。後來這位縣長被罷官,離開了候官縣。五十多年後他被委派了另外的職務,因公務經過候官縣時,見從前的同事都老了,而董奉的容顏絲毫未變,與五十年前一樣。他就問董奉:“你是否已是得道之人?當年看見你是這樣,如今看你還是這樣,而我已白髮蒼蒼,這是怎麼回 事?”董奉說:“這只是偶然的事而已。”董奉與三國時南陽的張仲景、譙郡的華佗齊名,並稱“建安三神醫”。此文中所記董奉治病不取分文,只要求病閡種杏樹以示報答,並以賣杏所得之谷賑濟貧窮的事蹟,為後世所敬仰,並流傳至今。故後人以“杏林春暖”,“譽滿杏林”稱頌良醫德。”杏林”成為我國古代對醫界的頌稱。據載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醫處仍有杏林。PS.董奉太神話了,小弟相當懷疑他的真實性,所以一開始沒將他列入。相傳董奉精通痲沸外科、針炙, 取藥兩三味、用針三兩針,活了將近三百歲,仙逝時面如三十歲。

消息來源:
巴哈姆特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